来源:雪球App,作者: 燕云长乐,(https://xueqiu.com/9894071780/332976052)
近期市场重归抱团行情,我一直想搞清楚,所谓“抱团”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抱团”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把握?
一、抱团并不罕见,是局部赚钱效应持续演进的结果
字面理解,抱团取暖,需要取暖了,才会想到抱团。当然这么理解是狭隘的。
“抱团”可不是短线炒妖的柚子资金首创,最先出自于机构、基金的手笔。机构投资者总是会识别发现业绩增速最高的板块并逐渐调整到集中持股。最近一次的大规模抱团是2018年大熊市结束到2021年2月的核心资产抱团,大白马股的牛市,贵州茅台从400元左右涨到了2465元,创造了多少价值投资的财富神话。易方达因重仓白酒股成为“世界三大酒庄”的典故言犹在耳,当年买入这些基金的现在应该都还没有回本。
市场整体牛市时,流动性充裕,做多氛围浓厚,这种情况下无需抱团。但市场炒作总会有主线板块,这种主线板块是基金、北向、柚子、散户共同推动的结果,其实还是抱团。因此我觉得所谓抱团并不罕见。
二、对于短线炒妖、抱团的粗浅认识
1.短线炒妖、抱团,与A股市场的业绩真空期有很大关系,见下图。
按照常规逻辑,炒股是炒预期,业绩一旦披露,预期就兑现了。那么就要寻找下一个预期。每年的5月、6月以及11月-1月期间是A股的业绩披露真空期,容易出现炒作找不到方向的情况,不太容易形成一致预期,那么更容易出现抱团炒妖。
2.抱团炒妖的内在逻辑往往不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抱团炒妖是少数人的游戏,比如去年年底炒妖中出现的:炒“生肖”(龙、蛇),炒“名字”(海能达-还能打;粤桂股份-风浪越大鱼越贵);你可以说这就是在击鼓传花、博傻等等,但是在最终崩塌前却又是有效的,同时还蕴含巨大的收益。想分一杯羹,就得能够识别其中的市场语言。当然,不论怎么说,这其中的风险是巨大的。我目前的理解是,这种抱团炒作,散户的关键点是要么早信、要么不信。同时跟市场短线的赚钱效应、监管的强度息息相关。
3.短线的抱团炒作与正规的板块行情往往呈现负相关的关联。
短线抱团的不确定性巨大,因此不仅需要本身的抱团合力,还需要外在的因素倒推。比如板块疯狂轮动,没有主线行情,市场量能萎缩等。我认为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是,市场实在没什么可炒的了,风险偏好比较高的资金会自然而然的,慢慢聚集到某些个股上来抱团,从而形成不断推高的力量。但这些资金也非常清楚,抱团的合力是脆弱的。抱团的形成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市场活跃资金慢慢试探的结果,稍有不慎就容易被核。
比如前天还很强的红宝丽、安记和国芳等,昨天开盘全部车门焊死、一字跌停。今天又纷纷迎来了修复甚至地天板。这种善变的极端情绪我们普通人很难把握。更何况在量化基金深入参与短线炒作的当下,人工的超短、短线交易根本无法与之匹敌,那么是否要参与这种妖股炒作,自己一定要认真考虑清楚。
三、参与抱团炒妖之我见
1.换手低吸或半路强于打板。量化时代,打板带来的确定性正在迅速下降。充分换手的前提下,均线低吸或许是一个较为稳妥的对抗不确定性的手段。这也是我前面提出的,要么早信、要么不信。
2.关注妖股成交量,当日成交量太大的,在本就不太好的市场环境中,是很难找到那么多资金去接盘的。当然,敢于冲破监管,甚至形成了“妖股信仰”,成为了市场总龙的除外。
3.参与的核心在于观察个股赚钱效应,有没有给与参与者足够的信心。启动后没有深度回调过,放量断板后迅速反包的。趋势拉升后突然加速涨停的,创出百日新高、一年新高的,这都是加分项。
这时我目前能够想到的一些理解,简单做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