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余六切頁碼第491頁,第2字續丁孫
育異體育
養子使作善也。从𠫓𠕎聲。《虞書》曰:「敎育子。」
鉉注徐鍇曰:「𠫓,不順子也。不順子亦敎之,况順者乎?」
毓育或从每。
附注段玉裁注:「毓,《周禮》、《周易・蒙卦》皆作此字。每,艸盛也。養之則盛矣。」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引王國維云:「此字變體甚多,从女从(倒『子』形);或从母从,象產子之形……从人與从母从女之意同。以字形言此字,即《說文》育字之或體毓字……故產子為此字之本誼。」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二十八反切融六反頁碼第1143頁,第7行,第2字述
養子使作善也。從𠫓月聲。《虞書》曰:「教育子。」
鍇注臣鍇曰:「不順子也,不順者,尚教之,況順者乎?今《尚書》曰:『教胄子也。』」
反切………頁碼第1144頁,第1行,第1字述
育或從毎。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余六切古音第三部頁碼第2975頁,第2字許惟賢第1291頁,第8字
養子使作善也。
段注《孟子》曰: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
从𠫓。
段注不从子而从倒子者,正謂不善者可使作善也。
肉聲。
段注余六切。三部。
《虞書》曰:
段注《虞書》當作《唐書》。說在《禾部》。
敎育子。
段注《堯典》文。今《尙書》作冑子。攷鄭注《王制》作冑。注《周官・大司樂》作育。王肅注《尙書》作冑。葢今文作育。古文作冑也。《釋言》曰:育,稚也。故《史記》作敎稚子。《邠風・毛傳》亦曰:鬻子,稚子也。稚者當養以正。二義實相因。
育或从每。
段注《周禮》、《周易・蒙》卦皆作此字。每,艸盛也。養之則盛矣。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章太炎 (近代)朱一育子,今北京語變為妞子,福建人稱為養子。
朱二本生育字,从肉聲,故徹字訓通,从育,今生育尚曰養,引申為養子使作善也。教育子,育子、稚子。
錢一音變為妞,今北京人稱小孩曰妞妞(福建人稱養子)。育可訓稚(教育子,即教稚子也)。《釋言》曰:「育,稚也」。
錢二育音變為妞,今北京人稱小孩曰妞妞。○生育當為其本誼,徹从育訓通可證,疏从㐬亦一例。
白话解释育,培养孩子,使之从善。字形采用“”作边旁,采用“肉”作声旁。《虞书》上说,“要教导、培育孩子。”毓,这是“育”的 异体字,字形采用“”作边旁。
字形解说此字甲骨文有三個形體:一個左像「人」,右像倒「子」;另一個左像「女」,右像倒「子」;還有一個左「女」右「子」。金文一個左像「人」,右像倒「子」;另外二個是左「女」,右像倒「子」,明確的表示女人生小孩,嬰兒出生,頭向下,而倒「子」下的三點則是像嬰兒的胎髮。篆文變作從?(ㄊㄨ tū)、肉聲。從「?」,頭下腳上,表現初生子的樣子;「肉」表示音讀。在六書中屬於形聲。《說文》有一個或體字來自金文中的左「女」右倒「子」,子有胎髮,然又將「女」改為「母」,再變成「每」形,作「毓」字。隸書、楷書從篆文來。
育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973頁,第3字2陳昌治本第1249頁,第5字3黃侃手批第930頁4說文校箋第653頁,第4字5說文考正第585頁,第1字6說文今釋第2169頁,第2字7說文約注第3605頁,第2字8說文探原第7245頁,第1字9說文集注第3088頁,第2字10說文標整第389頁,第4字11標注說文第627頁,第1字12說文注箋第5161頁,第1字13說文詁林第14211頁【補遺】第18140頁14通訓定聲第1150頁,第2字15通訓定聲第1150頁,第3字16說文義證第1296頁【崇文】第5181頁17說文句讀第2138頁18說文新證第974頁,第1字19章授筆記第612頁,第4字20古字詁林第十冊,第1102頁,第1字21古字釋要第1358頁,第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