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家则不以为然,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越南强太多,更小的伤亡才符合事实。
但是,我军近7000人的死亡数据仍旧是一个不小的数值,其原因究竟何在?
复杂的地形
越南的地形以复杂的山地丛林为主,受到季风的影响,常年降雨量充足,植被茂盛。
解放军在一开始进入越南的时候,很难适应当地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经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在艰苦的行军环境当中,就有不少人倒在了路上。
而且在茂密的丛林当中,一旦与对方打起来,很容易迷失在荒野,失踪人员高达900人,原因就在这儿。
同时,造复杂的地形下,我军很容易误入雷区,造成伤亡。
为了应对越南复杂的地形,解放军军长提议,让中越边境的人员带路,因为中越边境的环境和气候相似,这里的人们更加熟悉越南。
这一方法非常奏效,在越南自卫反击战中后期的时候,解放军已经很少出现迷失在荒野的情况。
殖民者遗留的装备
别看越南是个落后的国家,本身的军事实力比较落后,但是越南曾是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在殖民期间,在越南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程,越南独立之后,对这些防御工程进行修缮,为己所用。
这就大大增强了越南方的防守能力,是解放军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比较著名的防御工事有鬼屯炮台,是当初法国人所建造的一处防御堡垒,当中的基础设施完善,可供作战人员长久作战,而且易守难攻。
就在我军一路高歌猛进的时候,就遇到了鬼屯炮台,几次冲锋都没能将其拿下,牺牲了众多士兵。
好在,我军凭借着智慧,运用大量的炸药和汽油,由内向外突破,最终将鬼屯炮台拿下。
此外,越南方还得到了苏联的有效支持。
当时的我国与苏联的关系已经开始恶化,并同美国建交,越南方抓住机会,与苏联发展了更为亲密的关系,由此博得苏联的支持,从苏联那里购买了一批先进的武器。
我国军队只能依靠自己打造的武器进行作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军的伤亡。
自身原因总结
自朝鲜战争结束之后,我国便进入了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我国大力提倡工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军事的投入。
后来我国的军事发展进入了一定的瓶颈期,对越反击战开始时,军事力量都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
还有一点就是,人才的缺乏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到1979年越南自卫反击战打响,我国有经验的老兵早大部分已经退伍,许多建国老兵身体能力不再能响应国家号召,并且一批优秀的早期革命家也相继去世。
1979年参加越南自卫反击战的队伍基本上没有作战经验,可以说整个队伍大部分都是“新兵”。
根据当时的数据统计,新兵和老兵的比利是2比1,在这些老兵当中,还有许多未上过战场的另类“新兵”。
新兵中也有许多受到党号召的基层队伍,他们未能受到良好的军事训练。
可以说,越南自卫反击战是我国自朝鲜战争以来,爆发的最大战役,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各类“新兵”们经验稍显不足,这才导致了伤亡数字的扩张。
最后一点,我国对越南方的有关情报了解得太少了。
自越南领导人换届之后,新的领导人一改前领导的军事布局,包括各种埋雷的地点、各类部队的改编等等,与我国掌握的情报有很大出入。
同时越南方还大力发展各类兵力,自卫反击战打响后,越南利用民兵填充了部队的缺陷。
越南方的军事战术也受到苏联的支持,有苏联专家的指导。
此前苏联与我国的关系密切,军事家知晓我国的军事实力和战术布局。
越南方从我军弱点下手进行打击,给我军带了大量的损伤。
对此,我军只能在摸索中前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摸清越方的战力和军事布局。
我军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先后克服了战士们环境不熟悉、经验不足、我军情报太少等困难,将越方打得节节败退。
1979年3月,我军在达到自卫反击目的之后,便开始计划撤离。
没想到,我军主力部队刚走,越南方便卷土重来,接连占领我国边境的部分区域。
并且在当中快速修建起了防御工程,对我军来说无疑是赤裸裸的挑衅。
为了保证我国边境安全,我国扩张了南疆的边境部队,并与利用拔点作战的战术,将越南方逐步驱逐出去。
1989年中越冲突完全结束,我方将边境领土全部收回,并对越南方嚣张的气焰进行了沉重的打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